世爵平台团队
game show 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世爵平台团队 > 新闻动态 > 1949年香港解放在即,毛主席为何下令撤兵?事后才知伟人目光深远
1949年香港解放在即,毛主席为何下令撤兵?事后才知伟人目光深远

2025-04-13 10:55    点击次数:178


  

1949年10月,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气势如虹,横扫整个广东地区。在国民党军队的仓皇逃跑下,我军于14日成功解放广州。林彪司令随即下令,百万大军向南挺进,直抵深圳罗湖,河对岸便是繁荣璀璨的香港!

当时香港的英国驻军坦克、战机、舰队,海陆空三路军备一应俱全,军事实力不弱。但总兵力仅有1万多人,在我军面前轻松可灭。香港总督葛量洪更是大方地承认道:“想拿下香港,不用军队,断粮断水,这里撑不住一个月。”

当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,都肯定我军能够轻松拿下香港,就连香港都已经做好了被解放的心理准备。可就在四野蓄势待发,准备一举解放香港时,司令部却收到一封来自毛主席的急电:“停止进攻!香港另有打算。”

不仅如此,在周总理的亲自指示下,我们并没有对香港进行断水断粮的打击,而是依旧提供各种资源,以保障香港的正常运转。

就这样,我军暂停了收复香港的脚步。而这一停就是48年时间,直到1997年7月1日,在宏亮的国歌声中,五星红旗才正式飘扬在香港上空。当时香港既然唾手可得,毛主席为何要下令撤兵呢?

是不为也,非不能也

对于毛主席下令撤兵的决定,绝不是我们没有能力收复香港,或者忌惮西方列强。

早在开国大典前夕,我国就以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》曾毫无顾忌的向全世界宣言:对于旧中国政府与外国政府签订的条约协定,共和国应加以审查,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、或废除、或修改、或重订。所以英国通过武力手段强行与我国签订的割让香港等不平等条约,自然在废除之列。

更何况早在4月份的渡江战役中,面对英国紫石英号军舰无视我军警告,贸然闯入长江流域前线一事,我军便敢开炮驱逐,不惜一战,对于英国自然没有太深的忌惮,这也不能成为我军退兵香港的重要原因。

另外,开头已经提到,我军当时百万大军压境,全国兵力更是高达500多万之众。依据我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对抗美军的表现,军事方面我们完全有能力碾压香港守军。因此无论从实力和威胁方面看,我军并非不能收复香港,只是如同毛主席命令中所说的另有打算。是不为也,非不能也。

其实早在1946年,对于香港问题,目光长远的毛主席便已经有了深入思考。面对外国记者的提问时,坐在延安窑洞中的毛主席只是意味深长的回复了一句话:“现在我们不会立即要求收复香港。中国太大了,还有很多地方没管理好。不急于一时,香港将来可按协商办法解决。”

所以在四野南进深圳时,毛主席坚持了自己的想法,并没有下令出兵解放香港,而是动笔给香港总督葛量洪写了一封信,在信中出现了这样三个条件:

1. 香港不能用作对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基地2. 香港不允许进行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威望的活动3.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港人员安全必须得到保障

在信中,毛主席做出了自己的承诺,只要英国政府能够接受这三个条件,香港便能够维持当前稳定和平的局面。对于毛主席如此宽松的要求,英国政府自然立即表达了接受。

当然,暂时不收复,并不代表永远不收复这块我们遗失已久的土地。对于收复香港,我们是势在必行的。早在1956年会见港澳医学代表时,周总理便义正言辞的说道:“维持现状不是永远不管,否则对不起祖宗,对不起子孙!”

暂缓收复香港,主席目光深远

而对于兵临香港,毛主席仍下令撤兵,自然是有其深远思考的。

第一、分化帝国主义阵营,争取到更多的朋友。这是最为直接的一个原因。毛主席曾经提出过:“对我们来说,朋友越多越好,敌人越少越好。”统一战线被主席视为建设我党的三大法宝之一,而英国便是一位可以争取到的朋友。

在二战结束后,虽然身为战胜国,英国的实力却被大大削弱。尤其身为曾经的殖民大国,它在印度等殖民地的统治地位被接连推翻,更属于伤筋动骨的损失。此时香港对英国的重要性便愈发突显出来。

经过多年的发展,它已经成为英国在远东政治经济势力范围的象征。所以在我军进逼香港时,英国即便认为没有抵挡成功的可能性,首相丘吉尔仍然叫嚣中国要夺回香港,就必须踩着自己的尸体过去。

而当时正处于解放战争的收尾阶段,美国扶持的国民党败局已定,美国在中国的利益受到严重侵犯,在与苏联冷战争霸阶段,这是美国所不能接受的,因此联合西方国家针对甚至封锁中国,完全符合美国的利益需求。

如果我们一旦强势收复香港,将会严重损害英国在远东的利益,清除了英美在远东方面的利益矛盾,大大增强英美等国家的凝聚力,新中国在国际上的路将更加艰难。

而如果仍然维持现状,那么在对华政策上,坚定封锁中国的美国会与英国产生一定矛盾,西方国家间的裂痕也将进一步扩大。我国在减少敌人的同时,也将收获更多的朋友。毛主席正是看清了这个问题,因此才断定香港暂时留在英国手中会更好。

事实也正如主席所料想的那般。1950年1月6日,在对华政策上,英国产生了巨大转变,公开宣布承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,成为首个不顾美国阻挠,承认新中国地位的西方大国。

第二、发挥香港的窗口作用。早在建国前,毛主席便已经意识到新中国将要面临的困境。当时中国经历了数十年的战火摧残,百废待兴。蒋介石逃往台湾前,还掠夺走了大批的金银财富以及各领域尖端人才,国内的工业基础几近于无,经济状况也十分堪忧,甚至连国民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。

因此在建国初,为了快速发展经济,从无到有打造出自己的工业基础,我国确立了“一边倒”的外交策略,在倒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一方的同时,争取到更多的扶持。

而面对西方国家的封锁,为了发展经济,加强与国际的贸易交流,香港便成了我们必不可少的交流窗口。

当时因为属于英国的地盘,香港并未受到西方国家封锁,属于自由港。而香港与大陆联系紧密,当地的95%以上人口也都是华人,无论是贸易还是技术,我们都可以从这里找到突破口。甚至我们可以通过这里吸收到一部分的外资,争取到更多的外汇,以促进国家发展。

而新中国的市场是无比庞大的,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,对于与我们合作发展,管理香港的英国也是十分乐意的。毛主席和周总理等领导人正是考虑到如此情况,才最终选择暂时放弃收复香港一事。

第三、避免过度依附苏联。虽然我国确定了“一边倒”的外交政策,但并不是说要完全依靠苏联。“靠山山倒,靠人人走”,在主权方面,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,依靠自己才是硬道理。

而当时苏联之所以愿意给我国援助,主要便是因为两极争霸大背景下,我国是牵制美国的重要一环。可如果有一天苏联赢得了这场争霸赛,或者和美国达成一致,那么我国将失去作用,同时失去苏联的援助。那时如果我们过度依赖苏联的话,将完全陷入被动,甚至因此成为苏联的附属品。

考虑到这一点,毛主席更要多做一些准备,香港便是其中重要一点。唯有通过这个自由港让我国接轨国际,获得发展,才能在必要情况下摆脱苏联的控制。

事实也正如毛主席所料想的那样,在上世纪50年代末,由于苏联产生军事上控制我国的心思,两国关系逐渐走向破裂,苏联对我国的援助一律撤销。珍宝岛事件后,两国关系更是降至冰点。如果没有香港这块自由贸易窗口做缓冲的话,那时的我国将举步维艰,甚至真的可能成为苏联的附属品。

第四、海空军事限制,避免过度损伤。毛主席之所以暂缓收复香港的脚步,还有很重要的一点,那便是我国海空军事方面的缺陷。虽然我国完全有能力收复香港,但面对英军先进的战机和军舰,战斗方面将会很受限制。

尤其当时英国的太平洋舰队,是太平洋地区除美国外最强大的舰队。对于香港这块殖民中心地,英国也表达了必争的态度。一旦战争爆发,在香港这片岛屿地带,受海空力量限制,我军将很难控制交火范围,甚至会导致战火蔓延整个香港。

那时即便能够收复香港,我军付出的代价也将十分巨大,甚至收复的只是一片残垣断壁。对于这种生灵涂炭的战役,不是毛主席所愿意看到的。既然如此,还不如以香港为窗口,率先将我们国家整体实力提升起来,最终以绝对实力,通过外交等和平手段收复香港!

香港回归,具体事情由年轻人去办

秉持着通过谈判手段和平收复香港的理念,建国后,我国一直致力于自身的发展。直到上世纪70年代,国际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,我国与苏联关系彻底破裂,在冷战中处于下风的美国与我国交往愈发密切。

此时英国主要势力已经撤出东南亚,再次将发展重心放到了北大西洋地区,在利益趋同下,中英关系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1972年3月14日,两国正式建交。1974年5月24日,英国前首相爱德华·希思访华,他的主要目的便是前来商谈香港回归一事。

在会见毛主席时,谈到香港问题,毛主席向身边的周总理问道:“还有多少时间?”

周总理对此了如指掌,直接回应道:“香港是1898年租给他们的,租期99年,到1997年期满,距离现在还有24年时间。”

此时毛主席已经81岁高龄,身体每况愈下,在周总理的解答结束后,毛主席对这位英国使者指了指,说道:“这是他们年轻人的事情了,具体让他们去办,我怕是看不到了。”主席指向的正是未来的国家掌舵人邓小平同志。

邓公自然不负毛主席厚望。1982年,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,在与邓公见面时,就香港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谈判。为了争取本国利益,刚一开口,撒切尔夫人便强势提出以“主权换治权”的无理企图,更打击道:“香港只有在英国统治下才能繁荣富强!”

当时我国实力已经十分强盛,在国际舞台也已经站稳脚跟。对于撒切尔夫人的话,邓公的态度也十分强硬:主权不能谈判!针对香港发展的问题,邓公还提出了“一国两制”的包容方针。

关于香港回归的谈判一直持续了两年时间,针对英国一些不切合实际的幻想,我国态度始终如一,寸步不让。直到1984年9月18日,中英签署《联合声明》,香港回归提前12年进入过渡期。直到1997年香港正式回归,这项跨时近半个世纪的国土收复工作终于成功!

前后历经156年,香港最终成功回归,我们靠的不是流血和乞求,而是智慧与实力。发展才是硬道理,正因为我们国家有了原子弹和氢弹,有了核潜艇和导弹,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,有了和英国正面谈判的底气。

如今我们国家虽然已经崛起,但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,唯有秉持毛主席等先辈们的精神,不断开拓进步,屹立于世界巅峰,才能真正做到“我不主动欺负别人,别人也别来欺负我”这句话!

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世爵平台团队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